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十六国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liùguó

十六国

拼音shí liù guó

注音ㄕㄧˊ ㄌㄧㄨˋ ㄍ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五胡十六国 ”。

基本含义

  • 指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政权,特指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十六个割据政权。

详细解释

  •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北方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相互争斗,形成了十六个国家。

使用场景

  • 在历史研究、文化交流等场合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指代十六国时期的政权。

故事起源

  • 十六国指的是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十六个割据政权。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形成了十六个国家。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在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2. 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有着重要的意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十六个国家在中国北方争斗的场景,以及这段历史动荡时期的情景,从而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十六国时期的历史,了解这个时期的政权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2. 初中生:学习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有着重要的意义。3. 高中生: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