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干旌在词典中的解释
gànjīng

干旌

拼音gàn jīng

注音ㄍㄢˋ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 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清 唐甄 《潜书·取善》:“非有干旌之贤大夫也,而时称大官之相知,则人议其污。”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奉盘正拟具壶觴,忽有干旌过草堂。”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详细解释

  • 干旌原指旌旗杆,比喻人的才能出众、能力非凡。形容人的才能超群,出类拔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才出众,能力非凡的情况。可以用来夸奖别人的才能出众,也可用来自谦自己的能力。

故事起源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公孙鞅的贤臣,他在卫国实行变法,使卫国得到了繁荣和强大。有一次,公孙鞅的家乡的人来给他送礼,公孙鞅拒绝了礼物,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才能。”他的家乡人说:“你是我们家乡的干旌,你的才能是众人皆知的。”从此,干旌成为形容人才出众、能力非凡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干旌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干”和“旌”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干旌,每个项目都能出色完成。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才华横溢,堪称干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干旌”与“杰出人才”进行联想,因为干旌的意思就是指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形容人才出众的成语,如“出类拔萃”、“卓越非凡”等。2. 学习公孙鞅的变法思想,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变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干旌,每次考试都能得满分。2. 初中生:她是校园歌手比赛的干旌,唱歌非常好听。3. 高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干旌,不仅成绩优异,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4. 大学生:她是我们学院的干旌,参与了很多社团活动,还担任学生会主席。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干旌的才能,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认可。

拆字解意

干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