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言
拼音diǎn yán
注音ㄉㄧㄢˇ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 注:“典,法也。法言,谓 阳穀 之会,以四教令诸侯之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逮 汉 贾谊 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达旨》,吐典言之裁。”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多见 子夏 、 李斯 之篇,故其文章都雅,造之自我,皆合典言。”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精妙,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话语或言论。
详细解释
- 典言是由“典”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典”指的是典范、法则;“言”指的是话语、言辞。典言表示言辞精妙,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话语或言论。典言是一种能够启迪人们思考和指导行为的经典之言。
使用场景
- 典言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或观点非常精准、有深度,能够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问题上提供指导和启示。它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言辞或观点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故事起源
- 关于典言的具体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源于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典言,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这些典言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了人们引用和传颂的经典之言。
成语结构
- 典言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充满了典言,让人深受启发。2.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有深度,可以称之为典言。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典言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典”字的发音和“点”字相似,表示典范、法则;再联想“言”字的发音和“严”字相似,表示话语、言辞。通过联想“点”和“严”,可以帮助记忆典言的含义和意义。
延伸学习
- 学习典言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观点相关的成语,如典章、辞章、金口、金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教导是典言,我要好好学习。2. 初中生:这本书里有很多典言,我要多读读。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典言,我很受启发。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观点非常有深度,可以称之为典言。5. 成年人:他的观点很有道理,是一句典言。6. 老年人: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一些典言要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