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浮丽在词典中的解释

浮丽

拼音fú lì

注音ㄈㄨ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浮华艳丽。《后汉书·樊準传》:“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隋书·音乐志下》:“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请更议定。”《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耳目玩好,浮丽纷华,一切不得上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 隋 统一后, 南朝 浮丽的文风风靡北方, 隋文帝 用政治力量扶助质朴的北方文风来对抗 南朝 文风。”

基本含义

  • 形容色彩繁杂,华丽夺目。

详细解释

  • 指事物的外表或形象华丽、繁杂,给人以美好、夺目的感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建筑、装饰等方面,也可用于形容言辞、景色等。

故事起源

  • 浮丽一词最初出现在唐代的《后汉书·外戚传》中,原文是“浮丽之士”,意指外表华美的人。后来,浮丽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外表华丽、繁杂的意思。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幅画色彩浮丽,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2. 这座建筑的外观设计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浮丽”想象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加深对该词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事物外表的成语,如“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春天里,花园里的花朵开得浮丽多彩。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浮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高中生:这座建筑的外观设计浮丽华丽,引人注目。

拆字解意

浮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