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太史在词典中的解释
tàishǐ

太史

拼音tài shǐ

注音ㄊㄞˋ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太史 tàishǐ
    (1)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 1.(古官名) court historian

详细解释

  • (1).官名。 西周 、 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基本含义

  • 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详细解释

  • 太史的详细解释是指具备博学多才的人,尤其是在历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褒扬某个人的学问广博、知识丰富。

使用场景

  • 太史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或者形容某个人的学识渊博。可以用来赞美某个人的学术成就或者知识水平。

故事起源

  • 太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那时候太史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因此,太史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某个人学识渊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太史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太”和“史”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造诣非常深,真可谓是一位太史之才。2. 这位教授是一位太史级别的学者,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太史这个词与历史学相关的意义,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太史是古代负责编纂历史的官员,因此太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学识渊博的意义就更容易记住了。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史在古代社会的具体职责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读过很多历史书,他真的是一位太史级别的人。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位太史级别的历史学家,深入研究古代文化。3. 高中生:这位老师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一位太史之才。4. 大学生:他在历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被誉为当代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