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东阳二轧在词典中的解释
dōngyángèrzhá

东阳二轧

拼音dōng yáng èr zhá

注音ㄉㄨㄙ ㄧㄤˊ ㄦˋ ㄓ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宋 婺州 (古称 东阳郡 )名僧 轧俊 、 轧辅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道释》:“ 江 南多名僧, 会稽 有 清江 、 清昼 , 婺州 有 轧俊 、 轧辅 ,时号‘会稽二清’、‘东阳二轧’。”按, 唐 宋 时 婺州 或 东阳郡 属今 浙江省 金华市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五·金华府》。

基本含义

  • 指两个人争执不下,互相纠缠不清。

详细解释

  • 东阳二轧是一个由“东阳”和“二轧”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东阳”指的是浙江省东阳市,而“二轧”指的是一种古代织布机的工序。在古代,织布时需要进行两次轧布的工序,而这两次轧布的过程往往会出现纠缠和争执的情况。因此,东阳二轧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两个人争执不下,互相纠缠不清的情况。

使用场景

  • 东阳二轧通常用于形容两个人争执不下,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例如工作中的合作冲突、家庭中的争吵等。

故事起源

  • 关于东阳二轧的故事并不太多,但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东阳市的纺织业有关。在古代,东阳市以织布业闻名,而织布过程中的二轧工序往往会出现纠缠和争执。因此,东阳二轧成为了形容人们争执不下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东阳二轧是一个由地名和名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们俩在会议上东阳二轧,争论了一整天也没有结果。2. 他们的意见相左,东阳二轧,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东阳二轧与纠缠不清的织布工序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两个人在织布过程中争执不下,纠缠在一起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以及其他与纺织相关的成语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小明在玩游戏时,因为分数问题东阳二轧了,最后都不高兴了。2. 初中生:我和同桌在讨论作业问题时,因为意见不同东阳二轧,最后我们决定向老师请教。3. 高中生:在班级会议上,同学们因为活动方案问题东阳二轧,最后决定重新商讨。

拆字解意

东阳二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