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虚拟社交依赖症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èjiāolàizhèng

虚拟社交依赖症

拼音xū nǐ shè jiāo yī lài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虚拟社交依赖症”描述的是孤独症患者的突出特征——他们的自我兴趣。迷恋网上偷菜,有如染上赌瘾,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游戏而严重损害了社会功能,比如丧失工作、夫妻不断争吵甚至导致离婚等。

    虚拟社交依赖症-简介

    在开心网,“偷菜”非常流行。偷菜人的手趁主人不备伸向菜地,不幸被偷的人只能用嘴还击。越迷恋越疯狂、越迷恋越孤独,一种“虚拟社交依赖症”正在都市中日益泛滥。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了“偷到一棵菜”;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只为了抢在屏蔽时间段之前把“奴隶”买好,“车”停好;做出详细的EXECL表格,将所有朋友栽种庄稼的收获时间登记在册,为的是在精确时间上网“收割”,力求“颗粒归仓”。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开心网,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不自觉地过上“开心时间”,有人甚至因此被单位开除。心理咨询师指出,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

    虚拟社交依赖症-症状

    第一,患者至少要表现出由于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或神经衰弱等症状;

    第二,表现出来的症状已经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或具有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第三,前面两点的表现和行为至少要有三个月。

    虚拟社交依赖症-现象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网民常用的社交网站主要为开心网、人人网和QQ农场。在经常使用社交网站的网友中,有10.7%经常半夜起来“偷菜”,31.5%的网友曾经半夜“偷菜”。

    分类数据结果显示,57.4%的18岁以下受访者曾半夜起来“偷菜”,相比其他年龄层的受访人群都要多。18岁以下的网民,都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大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沉迷娱乐而无法自拔,也是“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主要群体之一。

    此外,已经发展到社区时代的网游,将社交概念深植其中,令不少网民欲罢不能。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的网民曾经接触过网络游戏,超过四成网民沉迷网络游戏,其中15.8%的网民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26.8%的网游也表示对网络游戏上瘾,会经常玩。

    在这种“痴迷”与“疯魔”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需求,如交友、集体游戏、释放压力等。参与者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无疑会大大弥补现实生活中朋友越来越少、聚会越来越难的缺憾。

    社交网站所培植的自恋、自尊、乐趣是虚幻的,它容易挫败人们处理现实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闭。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

    虚拟社交依赖症-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而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季度监测》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14亿人。

    网络的无孔不入,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虚拟社交依赖”的问题, 16.7%的网民脱离网络半天内会感到不安,34.6%的网民脱离网络1~2天便会感到不安,只有25.5%的网友表示无所谓,就算脱离网络对自己也没有影响。

    感到躁动不安的原因是,网民认为不上网就会错过很多资讯,一天不登录即时通讯工具,就感觉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躁动不安是网络依赖的表现,根据脱离网络产生焦虑时间的长短,愈五成网友有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

    虚拟社交依赖症-产生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

    “虚拟社交依赖症”的患者多数有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被尊重和被认可、自我接纳度低、缺乏成就感等,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心灵方面的伤害,就会选择呆在自己认为安全的环境里,不敢多迈出一步,局限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和虚拟的网络世界。

    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和环境很重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就会从其他方面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社会因素

    我国现在处于一个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低,比如中国的父母会经常告诫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无形中设置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屏障。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加大的同时,工作压力也在加大,但是却缺乏一个健康有效的压力宣泄渠道,下班后不由自主地“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与此同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到同事、朋友在玩。自己也会一起玩。另外,也有着追求时尚的因素在里面,新奇的产品出来后,往往会很快吸引一大批网民追捧。

    虚拟社交依赖症-专家建议

    专家指出“虚拟社交依赖症属于网络成瘾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游戏而严重损害了社会功能,比如丧失工作、夫妻不断争吵等。”

    但不是喜欢上网就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要诊断是否患“虚拟社交依赖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患者至少要表现出由于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或神经衰弱等症状;第二,表现出来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功能;第三,前面两点的表现和行为至少要有三个月,当社会功能受损或具有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对于如何处理虚拟社交依赖症,不要随便给自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参照“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三个条件,如果自己符合,建议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可以满足安全感、成就感、被尊重、被认可等心理需要,提高自我接纳度,这对预防和治疗“虚拟社交依赖症”都有重大意义。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于虚拟社交平台过度依赖,丧失了与现实社交的能力和意愿。

详细解释

  • 虚拟社交依赖症是由“虚拟社交”、“依赖”和“症”三个词组成的成语。虚拟社交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虚拟平台进行的社交活动,而依赖则表示对这种虚拟社交的过度依赖和依赖程度高。症则表示这种现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病态。虚拟社交依赖症形容人们对于虚拟社交平台过度依赖,丧失了与现实社交的能力和意愿。

使用场景

  • 虚拟社交依赖症常常用来描述那些沉迷于虚拟社交平台,对于现实社交活动缺乏兴趣和能力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对于虚拟社交的过度依赖,并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现实社交活动。

故事起源

  • 虚拟社交依赖症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而产生的现象。由于虚拟社交平台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一些人开始过度依赖这种方式进行社交,导致与现实社交的脱节。

成语结构

  • 虚拟社交依赖症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三个词组成,没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例句

  • 1. 他整天沉迷于社交媒体,已经患上了虚拟社交依赖症。2. 虚拟社交依赖症使得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整天沉迷于手机和社交媒体,无法自拔,就像是患上了一种病一样。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虚拟社交依赖症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你还可以学习如何合理使用虚拟社交平台,找到平衡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的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是个高中生,因为沉迷于虚拟社交平台,已经患上了虚拟社交依赖症。2. 小红是个大学生,她意识到自己对于虚拟社交的依赖过度,决定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以恢复对现实社交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