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钧
拼音táo jūn
注音ㄊㄠˊ ㄐㄩㄣ
繁体
基本解释
◎ 陶钧 táojūn
(1) [potter's wheel]∶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
(2) [educate and train talents]∶比喻培育人材
英文翻译
1.Tao Jun; potter's wheel
详细解释
亦作“ 陶均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指治理国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髮,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借指圣王。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指天地造化。《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羣贤,峨峨英雋。” 唐 杜甫 《瞿唐怀古》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於陶钧之上。 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迴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司马光 《和王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7).比喻陶冶、造就。《宋书·文帝纪》:“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鎔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羣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基本含义
- 形容器物精美绝伦,美好无比。
详细解释
- 陶钧,陶瓷的一种,指的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青铜器。陶钧器物制作精美,工艺复杂,色泽绚丽,被认为是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因此,成语“陶钧”用来形容器物精美绝伦,美好无比。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或事物的品质非常高,达到了极致的美好。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华或外貌出众,令人赞叹。
故事起源
- 陶钧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在古代,制作陶钧的技艺非常高超,只有极少数的陶工能够掌握。因此,陶钧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典范。后来,人们将陶钧作为一个比喻,用来形容物品或事物的极致美好。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表示物品或事物的极致美好。
例句
- 1. 这幅画的色彩斑斓,真是陶钧之作。2. 他的演奏技艺已经达到了陶钧的境地。3. 这个城市的建筑设计简直是陶钧般的美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陶钧”与陶瓷艺术联系起来,想象一下陶钧器物的精美程度,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陶瓷艺术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和陶瓷器物的种类。你还可以学习一些其他形容美好的成语,例如“美轮美奂”、“绝世无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画的彩虹真漂亮,就像陶钧一样美丽。2. 初中生:这部电影的剧情和画面都是陶钧之作。3. 高中生:他的歌声真是陶钧般的动人,让人陶醉其中。4. 大学生:这个科研项目的成果是陶钧级别的,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