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绨衣在词典中的解释

绨衣

拼音tí yī

注音ㄊㄧˊ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厚缯制成之衣。《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綈衣,所幸 慎夫人 ,令衣不得曳地,幃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克己备于礼容,威风总于戎政;加以卑宫菲食,皂帐綈衣,百姓为心,四海为念。”一说皂衣。《文选·扬雄<长杨赋>》:“綈衣不弊,革鞜不穿。” 吕延济 注:“綈衣,皁衣。”

基本含义

  • 比喻言辞华丽而无实质内容。

详细解释

  • 绨衣,又称为绨袍,是一种华丽的衣物,但在古代并不以此来保暖。因此,成语“绨衣”比喻言辞华丽而无实质内容,形容虚浮。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讲或者言论中过于华丽而缺乏实质意义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汉高祖刘邦在刘邦起兵之初,为了争取天下人的支持,他宣称自己会把天下人当作自己的衣服。有一位谄媚的官员对刘邦说:“我愿意给您做一件华丽的衣服。”刘邦看了一下官员的衣服,发现它很华丽,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保暖功能。于是刘邦心生警觉,认为这个官员的话也许也是华丽而没有实质内容的。因此,刘邦用“绨衣”来形容言辞华丽而无实质意义。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绨衣”,谓语为“华丽而无实质内容”。

例句

  • 1. 他的演讲总是充满了绨衣之词,缺乏实际的内容。2.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但是终究是一篇绨衣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绨衣的华丽外表,但没有实质意义,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等,以加深对于华丽外表却无实质内容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作文写得很绨衣,好像很厉害,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2. 初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语言很绨衣,看上去很华丽,但是读起来没有什么深度。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斥着绨衣之词,听起来很华丽,但是缺乏实际的内容。

拆字解意

绨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