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下庠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xiáng

下庠

拼音xià xiáng

注音ㄒㄧㄚˋ ㄒ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小学。《礼记·王制》:“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郑玄 注:“下庠……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基本含义

  • 指上学、读书。

详细解释

  • 下庠原指学生下学堂,现多用来形容上学、读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学生们上学、读书的情景,也可用于表达自己正在学习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庠,古代指学校,下庠即指学生下学堂。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贾谊传》:“谊年十四,与诸生下庠。”意为贾谊十四岁时和其他学生一起下学堂。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上学、读书的意思。

成语结构

  • 成语“下庠”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字序要求。

例句

  • 1. 明天是星期一,我们要下庠了。2. 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准时下庠。3. 考试临近了,大家都开始加紧下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下庠”与上学、读书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下学堂的情景,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拜师学艺”、“读书破万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天早上要准时下庠,不能迟到。2. 初中生:为了考试,我每天都要下庠到晚上九点。3. 高中生:我下庠时,总是有很多问题要问老师。

拆字解意

下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