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杜仪在词典中的解释

杜仪

拼音dù yí

注音ㄉㄨˋ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杜康 和 仪狄 的并称。指最早造酒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覆溺者不可怨 帝轩 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 杜 仪 之为酒。”参见“ 杜康 ”、“ 仪狄 ”。

基本含义

  • 指对宴会、祭祀等场合进行严格的规矩和仪式的约束。

详细解释

  • 杜仪源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公杜仪乐。”杜,制止;仪,礼仪。意为对宴会或祭祀等场合的举办进行严格的规矩和仪式的约束,以确保场合的庄重和正式。

使用场景

  • 杜仪多用于描述对宴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的举办,强调对仪式的严谨和规范。也可用于形容个人举止庄重,注重礼仪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君非常注重礼仪,他规定举办任何宴会或祭祀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这个国家的人民也都遵守这个规定,因此这个国家的宴会和祭祀场合都非常庄重和正式。后来,人们就用“杜仪”来形容这种注重礼仪的举止。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主持的婚礼杜仪得非常严谨,让人印象深刻。2. 在这个国家,举办宴会都要杜仪,不能有任何差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杜仪”与“庄重”、“规矩”、“礼仪”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以强调对仪式的严谨和规范。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守礼如法”、“以礼相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国庆节的升旗仪式上,我们要杜仪,不能说话和乱动。2. 初中生:学校举办的颁奖典礼非常庄重,大家都杜仪,没有一丝慌乱。3. 高中生:参加高中毕业典礼时,我们要杜仪,穿着整齐,举止庄重。

拆字解意

杜仪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