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靶牌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i

靶牌

拼音bǎ pái

注音ㄅㄚˇ ㄆ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靶子。练习射击或射箭的目标牌。《上海滩》1992第第4期:“未等剃头匠喘过气来,他又被两兵勇架到靶牌前立定。”

基本含义

  • 比喻被人攻击、批评的对象。

详细解释

  • 靶牌是指射击训练中用来作为目标的牌子,成语中引申为被人攻击、批评的对象。比喻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成为批评的对象。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人或团体成为别人攻击、批评的对象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靶牌”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李逵负荆》故事中。故事中,李逵是个性格直爽、豪爽的人,但他说话不经思考,经常得罪人。一次,李逵在酒楼上与人争吵,被人打了一顿。他的好友张顺劝他说:“你这样无故得罪人,就像是一个靶子,人人都能射中你。”从此,人们就用“靶牌”来形容成为攻击、批评的对象。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观点总是与众不同,因此经常成为别人的靶牌。2. 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说了一些不受欢迎的话,立刻成为了媒体的靶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靶牌”与成为攻击的对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站在射击场上的靶子上,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从而记住其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如“众矢之的”、“替罪羊”等,可以扩展对成为攻击、批评对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经常被同学们当作靶牌,被捉弄。中学生:在学校里,一些学生成为了欺凌的靶牌,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因为自己的观点成为了网络暴力的靶牌。

拆字解意

靶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