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
拼音qián mén dà jiē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qián mén dà jiē
简介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大街长1 600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明代前门大街是正东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线,以街中心分界,东属正东坊,西属正西坊。又因正阳门是京师正门,故前门大街一带比其他城门大街宽。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了大商业区。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内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大街的席棚之房逐渐改建成砖木结构的正式房,形成了东、西侧房后有里街的三条街。东侧里街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侧里街为珠宝市、粮食市。前门外正街的店铺创立时间大部分晚于里街的店铺,路东有全聚德烤鸭店、便宜坊烤鸭店、会仙居炒肝店、永安堂药铺、黑猴帽店、都一处烧麦馆、正阳楼饭庄、瑞生祥、九龙斋鲜果店、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正明斋饽饽铺等。路西及西里街有永增和钱庄、瑞蚨祥绸布店、天蕙斋鼻烟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一条龙羊肉馆等。清末,前门大街已有夜市。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前门箭楼东、西两侧设立了前门火车站东站西站,前门大街成为北京同外省联系的交通枢纽。20世纪50年代初,前门地区共有私营商业基本户800余家。前门大街东侧从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叶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厅、天成斋饽饽铺、便宜坊烤鸭店、老正兴饭庄、普兰德洗染店、亿兆棉织百货商店、前门五金店等店铺;西侧从北往南有月盛斋酱肉铺、华孚钟表店、庆颐堂药店、一条龙羊肉馆、盛锡福帽店、公兴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饽饽铺、龙顺成木器门市部、前门大街麻绳店、前门自行车商店、前门信托商店等店铺。1979年以后,在原有老字号商店和传统经营特色基本保留下来的同时,又陆续开设了五金交电、服装百货、自行车、食品、钟表、化工油漆等新店。
前门大街[1]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全长845米,仅前门大街两侧,建筑面积就共计6.6万平方米,约容纳180家商户。
基本含义
- 指人流量大,热闹繁华的地方。
详细解释
- 前门大街是指北京市中心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道,也是北京的重要景点之一。这个成语形容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生意兴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气旺盛、热闹繁华的地方。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商业区、市中心、繁华街区等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气旺盛的场所,如餐厅、购物中心、旅游景点等。
故事起源
- 前门大街是北京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道,自古以来就是北京的繁华地段。这条街道连接着北京城的南部和北部,是进出北京城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这条街道上人流如织,生意兴隆,成为了人们交流、购物、娱乐的重要场所。后来,人们将前门大街这个地名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人流量大、热闹繁华的地方。
成语结构
- 主语+前门大街
例句
- 1. 这家餐厅位于市中心,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是前门大街。2. 这个购物中心有很多名牌店,每天都是前门大街,人山人海。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前门大街的繁华景象,人们络绎不绝地走过街道,店铺灯火辉煌,生意兴隆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中国的繁华街区和商业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等,比较它们的特点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去游乐园,那里就像前门大街一样热闹。2. 初中生:我家附近有一个购物中心,每天都是前门大街,人山人海。3. 高中生:我梦想有一天能去东京,感受那里的前门大街的繁华与热闹。4. 大学生:我在大学的食堂里吃饭,每天都是前门大街,人流如织。5. 成年人:我最喜欢去旅游景点,那里永远都是前门大街,人来人往,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