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嫠
拼音jié lí
注音ㄐㄧㄝ ˊ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守节的寡妇。 清 邱维屏 《述赵希乾事》:“苟如 希乾 意以自刃死,则其父斩焉,且令两世节嫠何以生哉!”
基本含义
- 指守节的寡妇。
详细解释
- 节嫠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节指守节,指在丈夫去世后的寡妇守节,不再嫁人;嫠指寡妇。这个成语形容寡妇守节,忠贞不渝。
使用场景
- 节嫠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赞美那些守节的寡妇,形容她们忠贞不渝,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品德。可以用在谈论妇女的节操、忠诚和坚韧不拔的场合。
故事起源
- 节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节嫠传》。故事中,节嫠是一个叫宋嫣的寡妇,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守节不嫁,忠贞不渝。这个故事被传颂后,节嫠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妇女节操和忠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节嫠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她像一个节嫠一样,守节不嫁,忠贞不渝。2. 她的节嫠精神令人敬佩,显示了她的坚韧和忠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寡妇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忠诚,形象地体现了节嫠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妇女地位和妇女节操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妈妈像一个节嫠一样,守节不嫁,对她很好。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那些守节的寡妇学习,他们的节嫠精神值得我们尊敬。3. 高中生:在古代,妇女守节不嫁是一种传统美德,节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