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竭
拼音qū jié
注音ㄑㄩ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枯竭;空乏。《淮南子·精神训》:“情心鬱殪,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后汉书·何敞传》:“又中州内郡,公私屈竭,此实损膳节用之时。” 宋 司马光 《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二年二月日有食之,四方见,京师不见。 谷永 以为百姓屈竭,祸在外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肃宗 以后,财力屈竭,勋官不足以劝武功,府库不足以募战士。”
基本含义
- 屈服到极点,精疲力竭。
详细解释
- 屈竭是指屈服到极点,精疲力竭的状态。形容人在面对压力、困境等情况下,无法再坚持下去,达到了极限。
使用场景
- 屈竭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难或压力时,精疲力竭,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在备考期间,精神和体力都达到了极限。
故事起源
- 屈竭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劝学》。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在《劝学》一书中写道:“屈心者屈志,屈志者屈道,屈道者屈生,屈生者屈死。”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困难或压力,他的志向和道德观念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身心俱疲,无法再坚持下去。
成语结构
- 屈竭由两个汉字组成,屈和竭,屈作动词,意为屈服;竭作形容词,意为精疲力竭。
例句
- 1. 在备考期间,他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终于屈竭了。2.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体力和精力都已经屈竭。3.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要屈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屈服”、“精疲力竭”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巨大困难时,屈服下来,最终精疲力竭。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屈竭相关的成语,如“奋发图强”、“力所能及”等,以丰富词汇量,并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有时候都屈竭了。2. 初中生:考试前我每天都要复习到很晚,到最后都屈竭了。3. 高中生:备战高考的时候,我每天都学习很久,感觉自己已经屈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