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冒突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o

冒突

拼音mào tū

注音ㄇㄠˋ ㄊ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1).冲冒。《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越蹈重围,冒突白刃。” 王闿运 《丁锐义传》:“文武官即短衣缚袴,冒突飞礮,奔命争利。”
    (2).古代的一种战船。《后汉书·岑彭传》:“於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橈数千艘。” 李贤 注:“﹝冒突、露橈﹞并船名……冒突,取其触冒而唐突也。”《陈书·侯瑱传》:“ 定州 刺史 章昭达 乘平虏大舰,中 江 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餘冒突、青龙,各相当值。” 清 黄遵宪 《福州大水行》:“中丞视民犹己溺,急起冒突挥露橈。”
    (3).冒犯。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这回不免向君前,曲弓弓冒突台颜。”
    (4).凸起,鼓起。 胡苏 《新媳妇》:“她把那劳动了一辈子的冒突着筋络的手,安静地放在腿上。”

反义词

  • 尊崇

基本含义

  • 冒昧指行为或言语出于无礼、不恰当或不合适,没有得到允许或邀请的情况下,擅自进行。

详细解释

  • 冒昧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或言语的无礼、不恰当或不合适。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的缺失,表示对他人的干涉或侵犯。冒昧的行为通常是没有得到允许或邀请的,因此会给人一种突然、意外的感觉。

使用场景

  • 冒昧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没有得到允许或邀请的情况下进行的行为或言语。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顾他人感受、自以为是的人。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我们应该避免冒昧的行为,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故事起源

  • 关于冒昧的故事起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传说或典故与之相关。

成语结构

  • 冒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冒昧地向老板提出了辞职的请求,让老板感到非常生气。2. 我冒昧地打断了他的谈话,因为我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问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冒险”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冒险也是一种冒险行为,而冒昧则是一种冒昧的行为,它们的发音很相似。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礼貌和尊重相关的成语,如“有礼貌”、“尊重”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明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冒昧问老师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它可能会让她生气。2. 初中生:他冒昧插话,打断了老师的讲解,导致课堂秩序被打乱。3. 高中生:我不敢冒昧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我担心会被他人嘲笑或批评。

拆字解意

冒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