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饵
拼音yí ěr
注音ㄧˊ ㄦˇ
繁体
基本解释
甘美的食品。《南史·朱异传》:“好饮食,极滋味声色之娱,子鹅炰鰌不輟於口,虽朝謁,从车中必齎飴饵。”
基本含义
- 形容对人非常慈爱、宽容。
详细解释
- 成语“饴饵”源自于《论语·述而》。其中,孔子对于子路的慈爱和宽容被形容为“饴饵”。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人的无私关怀和宽容。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对他人非常慈爱和宽容的态度。可以用于形容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师长对学生的照顾、朋友之间的友情等。
故事起源
- 成语“饴饵”来源于《论语·述而》中的一段对话。孔子问子路:“饴糗之不食,而代谢焉;鼓琴于前,再朝,所谓『钟鼓之害』;饮酒并浆,醉而后知;以为民至易,以为至难,民不堪命焉。折瑕益善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路回答说:“有饴糗之食,焉有饴糗之不食者?有鼓琴于前,朝之东而暮之西者,焉有知其害者?饮酒并浆,醉而后知,焉有知醉而后知者?以为民至易,焉有至难者?折瑕益善,焉有过而不改者?”
成语结构
- 饴饵是双音节的词语,由两个相同的“饴”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孩子非常饴饵,从不责备他们的错误。2. 老师对学生们非常饴饵,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饴饵”这个词语与“慈爱”、“宽容”这两个意思关联起来。想象一个人用饴糖和糯米做成的饴糖球,非常甜美可口,就像慈爱和宽容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孔子和《论语》的内容,深入理解“饴饵”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对我饴饵,从来不生我的气。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学生非常饴饵,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问题。3. 高中生:我的朋友对我非常饴饵,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帮助我。4. 大学生:作为班长,我对同学们非常饴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