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石
拼音qǐ mǔ shí
注音ㄑㄧˇ ㄇㄨˇ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夏启 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 夏禹 妻 涂山氏 生 启 而化为石。《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华山 ,至於中岳,获駮麃,见 夏后启 母石。”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 启 生而母化为石。’ 启 , 夏禹 子也。其母 涂山氏 女也。 禹 治鸿水,通 轘辕山 ,化为熊,谓 涂山氏 曰:‘欲餉,闻鼓声乃来。’ 禹 跳石,误中鼓。 涂山氏 往,见 禹 方作熊,惭而去,至 嵩高山 下化为石,方生 启 。 禹 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 启 生。事见《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间训》仅言“ 禹 生于石”。 高诱 注:“ 禹 母 修己 ,感而生 禹 ,拆胸而出。”
基本含义
- 启母石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母亲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强调了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比喻母亲就像一块能够启发孩子智慧的宝石。
详细解释
- 启母石表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一块宝石一样,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和潜能。母亲的爱和关怀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成语中的“启母”指的是启发和激励,而“石”则象征着坚定和稳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以及强调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它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例如母亲节祝福、教育类文章、演讲等等。
故事起源
- 启母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母亲。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刘娥的母亲,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她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教他们诗词和道德准则。刘娥的孩子们因此而成为了聪明、有才华和有道德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娥这位伟大的母亲,就用“启母石”来形容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启母石的成语结构是“启母+石”。其中,“启母”表示启发和激励母亲,而“石”则象征着坚定和稳定。
例句
- 1. 母亲是我的启母石,她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启母石的指导和关怀。3. 母亲的爱是我成长的启母石,我将永远感激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母亲手持一块宝石,用它来启发和激励孩子的智慧和潜能。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庭和教育相关的成语,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是我的启母石,她每天都教我读书写字。2. 初中生:感谢妈妈的启母石,让我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我一直相信,母亲的启母石会引导我走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