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髀臋在词典中的解释
tún

髀臋

拼音bì tún

注音ㄅㄧˋ ㄊ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臀部。《类说》卷五五引《大酒清话·羊雪二诗》:“书生 王勉 《吟羊诗》云:‘头上两条皁角,頦下一撮髭鬚。不知是何方圣者,髀臋裡行撒数珠。’”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腿部肌肉松弛无力。

详细解释

  • 髀,指大腿;臋,指松弛、无力。髀臋形容人的腿部肌肉松弛无力,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和强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体力不支、行动困难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勇气和决心。

故事起源

  •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一个关于髀臋的寓言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齐桓公的国君,他曾经因为腿部肌肉松弛无力而无法行动。有一天,他的臣子告诉他,只要用一块热砖烫一烫大腿,就能恢复腿部的力量。于是,齐桓公按照臣子的建议做了,果然奇迹般地恢复了行动能力。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髀臋”。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最近身体不好,常常感到腿部髀臋,行动困难。2. 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他突然感到腿部髀臋,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髀臋”与“髀部松弛无力”这个意思进行联想,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的腿部肌肉松弛无力的样子,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骨瘦如柴”、“力不从心”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跑了一段路后感到腿部髀臋,只好坐在路边休息。2. 初中生:考试前夕,他整夜复习,精神紧张,腿部髀臋,无法入睡。3. 高中生:面对困难,他没有丧失勇气,而是坚持不懈,不被髀臋所困扰。

拆字解意

髀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