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开门纳谏在词典中的解释
kāiménjiàn

开门纳谏

拼音kāi mén nà jià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开门纳谏 - 概述

    开门纳谏,指的是政府部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积极“开门纳谏”,充分倾听百姓心声、问计于民,多渠道接收市民建议,倾听群众呼声,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转方式调结构、城市建设管理、“三农”和城乡统筹、民生和社会事业、城市精神与文化、为民办实事、政府自身建设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等方方面面问题。

    开门纳谏 - 字义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对“谏”的释义为“观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对“纳谏”的释义为“古代指君王采纳臣下的进谏,后泛指尊长等接受规劝。”《辞海》、《辞源》等辞书对谏”的释义为“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进谏、拒谏、兵谏、谏官等词中的“谏”都是这种意思。

    2、《古文观止》一书中有12篇题目中含有“谏”字的,包括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等,这里的“谏”都包含着下对上的意思。由于下对上的关系的决定,谏是单向的,谏者谏之,处于上位的被谏者可听可不听,甚至处罚或杀戮谏者。魏征因多谏几次险些被杀头,韩愈因谏迎佛骨而遭贬谪,杨虎成、张学良因兵谏蒋介石抗日而成阶下囚,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开门纳谏 - 征求民意

    1、2010年11月20日济南市政府正式启动“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济南市政府网、济南日报等媒体相继开通热线或专栏,与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形成合力,多渠道接收市民建议,倾听群众呼声。

    2、济南“开门纳谏”活动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截至目前共征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1大类11599条,参与的群众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农民、工人、军人,也有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干部。

    3、对于这些百姓建言献策,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将分类整理,充分吸纳其中的合理化建议;“为民办实事”方面的建议将被转交济南市发改委,作为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参考。济南市政府督查室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各承办单位办理意见建议情况定期调度通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反馈。

    4、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征集到的每一条意见、每一项建议,都将认真研究,分类逐项落实。目前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有困难、一时解决不了的,将研究措施,承诺时限;对事关城市长远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将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开门纳谏 - 现象点评

    1、纳谏而开门,自古亦然,纳谏而不开门,则起码在逻辑上讲不通,听上去似乎是电话隔空对话也可以纳谏,实质上现在某些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完全靠写作班子一手包办,其写作材料来自于各个部门的工作报告,也可能来自于媒体的现成报道,最大的不可能,是从老百姓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去。换句话说就是开门纳谏本来就是自古以来的常态,只是到了当今官僚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才成了“政绩”。

    2、开门纳谏充其量只是得到了一部分市民的诉求信息而已,只有那些参政意识强并且有分析能力行文能力的市民,才可能将自己的诉求写成稿子投书于政府部门并形成报告中的“点点滴滴”。这种零散的信息,仍然只是小众而非大众的声音,要想得到更全面的信息,仍然要靠政府出门纳谏,而不仅仅是开门纳谏。

    3、开门是靠是等,出门纳谏征谏则是主动的,就看“开门纳谏”的“开”吧,也知道仅仅是大懒汉中的小懒汉而已。大多数的政府部门不屑于纳谏,对比于那些大懒汉,济南的开门纳谏值得肯定与褒扬。

    4、开门办公的形式很不错,关键看政府部门怎么落实,希望市民反映的问题能够被立即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得向市民讲明白。老百姓目的很明确也很正当,要求你“立即给予解决”,这本来应当是政府的常态,只是因为懒政时间久了,反而已经不习惯这种立即解决的麻利。

    5、“开门纳谏”也好,领导接听电话也好,到某一个地方开个座谈会也好,最终目的不过是“立即解决”,老百姓要求的是“立即解决”的政府,而不是冷硬横推拖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政府。“开门纳谏”,永远不如出门征谏。

基本含义

  • 指领导或上级开放大门,接纳下级或普通民众的忠告和建议。

详细解释

  • 开门纳谏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开门”和“纳谏”两个词组成。开门表示领导或上级对下级或普通民众敞开大门,纳谏表示接纳下级或民众的忠告和建议。这个成语强调领导者应该倾听下级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领导者具有开明、宽容和善于倾听的品质。在工作场合,当领导者能够开门纳谏时,可以更好地与下属合作,增加工作效率。在社会生活中,当领导者能够开门纳谏时,可以更好地倾听民众的声音,满足民众的需求。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廷和的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非常注重倾听下级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杨廷和的下属给他写了一封信,详细列举了各种问题和建议。杨廷和看到信后,非常重视,并立即采纳了下属的建议,解决了问题。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开始用“开门纳谏”来形容领导者倾听下级或民众的忠告和建议。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领导者应该时刻保持开门纳谏的态度,听取下属的建议。2. 这个企业的成功得益于领导者的开门纳谏,他们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大门敞开,下级或民众的建议像一阵风一样吹进来,领导者站在门口聆听。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领导者倾听下级或民众意见相关的成语,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明察秋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主任经常开门纳谏,给我们提供很多学习的建议。2. 初中生: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开门纳谏的品质,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3. 高中生:政府应该开门纳谏,听取年轻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拆字解意

开门纳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