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鹅帽在词典中的解释
émào

鹅帽

拼音é mào

注音ㄜˊ ㄇ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鵞帽”。鹅羽为饰的帽子。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鵞帽锦衣也。”

基本含义

  • 指刑罚之一,将犯人戴上鹅帽,让其暴露在阳光下示众。

详细解释

  • 鹅帽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罚,用于示众和警示他人。犯人被迫戴上鹅帽,被人们围观、嘲笑和唾弃,以示惩戒和羞辱。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受到公众唾弃、羞辱或批评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犯错者受到惩罚的场景。

故事起源

  • 鹅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社会,犯人戴上鹅帽后,会被人们围观和嘲笑,以此来示众和警示其他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戴上鹅帽

例句

  • 1. 他因为犯了严重的错误,被戴上了鹅帽。2. 在这个丑闻曝光后,他成了整个城市的鹅帽。

记忆技巧

  • 将“鹅帽”形象化,想象一个人戴着鹅帽被围观和嘲笑。可以通过绘画、动画或者与其他形象进行关联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戴绿帽子”、“戴高帽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钱包,被老师戴上了鹅帽。2. 初中生:这个小偷被抓住后,被警察戴上了鹅帽。3. 高中生:他的丑闻曝光后,他成了整个学校的鹅帽。

拆字解意

鹅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