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有原
拼音yǒu běn yǒu yuá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ǒu běn yǒu yuán ㄧㄡˇ ㄅㄣˇ ㄧㄡˇ ㄧㄨㄢˊ
有本有原
亦作“ 有本有源 ”。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唐 韩愈 《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十三妹 ﹞及至听他説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存在有其根本和来源,不是凭空出现的。
详细解释
- 该成语强调事物的存在有其根本和来源,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告诫人们要尊重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并不轻易否定或忽视它们的起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和来源,或用于批评那些无视事物本质和历史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当时,齐国的宣公在朝廷上提出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要求:要求宫廷内的树木都要长出两种不同的果实。大臣们不知所措,但是有一位叫季友的大臣却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树木的果实是由树根吸收土壤的养分而生长的,所以树木的果实必然与树根有关。如果树木的根本是同一棵树,那么它的果实也应该是同一种。如果树木的根本是两棵树,那么它的果实就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宣公听后大为赞赏,认为季友的解释很有道理,因此有了“有本有原”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由“有本”和“有原”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观点有本有原,不是凭空想象的。2.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本有原,需要从历史和实际出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有本有原”与“有根有源”相对应,这样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有根有蒂”、“有源有流”等,以加深对事物本质和来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个故事有本有原,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初中生: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本有原,不能简单地断章取义。高中生:研究问题时要有本有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大学生:学术研究需要有本有原,不能凭空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