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飡
拼音lí cān
注音ㄌㄧˊ ㄘㄢ
繁体
基本解释
谓以藜藿为餐。泛指粗劣之食。 汉 扬雄 《逐贫赋》:“人皆稻粱,我独藜飡。”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藜飡屡空,朝不谋夕。”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吃苦耐劳,勤勉不辍。
详细解释
- 藜飡的“藜”是一种粗糙的谷物,而“飡”则是吃的意思。藜飡原指吃藜麦,后来用来形容人吃苦耐劳,勤勉不辍,不怕辛苦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工作勤奋,不怕辛苦,能吃苦耐劳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的成员都非常勤奋努力,共同为目标努力奋斗。
故事起源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屈原下江南途中,途经一处贫瘠的地方,他看到当地的人们吃的是藜麦,但他们吃得很香,非常满足。屈原感叹说:“藜飡之心,衣食足用而不知香也。”后来,藜飡就成为了形容勤奋吃苦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藜飡
例句
- 1. 他一直都是个藜飡的人,从不怕吃苦。2. 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藜飡的,大家一起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藜飡”与“勤奋吃苦”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吃着粗糙的藜麦,表达出勤奋吃苦的精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苦心孤诣”、“吃苦耐劳”等,扩大对勤奋努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藜飡的爸爸学习,努力学习,不怕吃苦。2. 初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愿意藜飡,不怕辛苦。3. 高中生:他是一个藜飡的运动员,每天都坚持训练,不怕吃苦。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要藜飡,努力工作,为将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