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大字报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o

大字报

拼音dà zì bào

注音ㄉㄚˋ ㄗㄧˋ ㄅ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大字报 dàzìbào
    [big-character poster] 发表意见的文字,一般用大字写成贴出,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大民主的形式之一,文化大革命时颇为流行,后被取缔

基本含义

  • 指用大字写成的宣传、批评或揭发文章。

详细解释

  • 大字报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一种宣传方式。人们把自己的意见、观点或批评写在大幅的纸张上,用大字张贴在公共场所,以传达自己的声音。大字报常常用于揭发不公、批评错误、表达对政府政策的不满,也可以是一种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

使用场景

  • 大字报通常用于公共场所,如学校、工厂、街头等。人们可以利用大字报表达对某个事件、政策或个人的看法,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或者组织集会。

故事起源

  • 大字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墙报”文化。墙报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意见、观点或消息写在墙上,供他人阅读。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字报成为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更加直接、大胆地揭示了社会问题。

成语结构

  • 大字报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大”、“字”和“报”。

例句

  • 1. 他们用大字报批评了政府的不公平政策。2. 我们可以用大字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记忆技巧

  • 将“大字报”这个成语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方式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街头,用大字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将其张贴在墙上,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大字报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大字报写下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2. 初中生:我们班级用大字报记录了我们的团队活动。3. 高中生:学校允许我们用大字报表达对学校政策的建议。4. 大学生:我们利用大字报组织了一次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