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碧血在词典中的解释
xuè

碧血

拼音bì xuè

注音ㄅㄧˋ ㄒ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多用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构成]
    偏正式:碧(血
    [例句]
    为革命贡献一腔碧血。(作宾语)

英文翻译

  • 1.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详细解释

  • ◎ 碧血 bìxuè
    [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1).《庄子·外物》:“ 萇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因以“碧血”称忠臣烈士所流之血。 元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明 边贡 《谒文山祠》诗:“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清 魏麐徵 《于忠肃祠》诗:“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燐。”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今后自当努力报国,洒碧血于疆场,为国家民族尽孝。”
    (2).指为国牺牲的精神。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题山阴何奕美小像》词:“传家碧血,怕听子规啼夜月。”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序》:“歌以当哭,留碧血於他年;古直作今,续骚魂於后代。”

基本含义

  • 指英勇奋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详细解释

  • 碧血一词常用于形容英勇奋战的壮举,意味着为了正义和信仰而奋斗到最后一刻,甚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它强调了个人的勇气、坚持和牺牲精神。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战斗中的英勇行为、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和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壮举。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方面的奋斗和牺牲,如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等。

故事起源

  • 碧血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一个有志青年为了保卫家乡,在战斗中不畏艰险,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英勇奋战的典故,逐渐发展成为成语。

成语结构

  • 碧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碧”和名词“血”组成。

例句

  • 1. 他在战场上展现了碧血的英勇,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2.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流尽了碧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战斗中受伤,血液变成了碧绿色的颜色,表现出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历史和文学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英勇奋战和牺牲精神的故事和成语。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气和奋斗相关的成语,如“血战到底”、“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碧血奋战,最终赢得了冠军。2. 初中生: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碧血奋战。3. 高中生:只有那些愿意碧血奋战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他用碧血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获得了全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