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伏閤在词典中的解释

伏閤

拼音fú gé

注音

繁体伏伏貼貼

基本解释

  • 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 唐 朝 大明宫 中的 紫宸殿 称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旧唐书·崔仁师传》:“会有伏閤上诉者, 仁师 不奏, 太宗 以 仁师 罔上,遂配 龚州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夺,乃相举牵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基本含义

  • 指在官府门前等候,以求得官员接见、会见的意思。

详细解释

  • 伏指跪伏,门前指官府门前,等候官员接见或会见。成语中的“伏閤”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得到官员的接见或会见而在官府门前跪伏等候的场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为了得到机会、得到重要人物的接见或会见而耐心等待或努力奋斗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在某个场合等待某个人的到来。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汉朝。当时,有一个名叫刘秀的年轻人,他非常渴望能够见到当时的皇帝刘秀,并向他陈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刘秀每天早上都去皇宫的大门前跪伏等候。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刘秀终于得到了皇帝的接见,并得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人们后来用“伏閤”来形容为了得到重要人物的接见而耐心等待的情景。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为了得到这个工作机会,每天早上都伏閤在公司门口等待。2. 她伏閤了数月,终于得到了与著名导演见面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将“伏閤”拆分为“伏”和“閤”,并想象一个人跪伏在官府的门前等待官员的接见或会见的场景。创造一个与“伏閤”相关的故事,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官府制度、汉朝历史或其他相关的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伏閤在老师办公室门口,希望老师能够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2. 初中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我伏閤在老师办公室门前,希望能够得到指导和建议。3. 高中生:我伏閤在大学招生办公室门口,希望能够得到大学教授的指导,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拆字解意

伏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