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蚓
拼音wō yǐn
注音ㄨㄛ ㄧ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蜗牛与蚯蚓。亦喻微小的事物。 唐 贾至 《议杨绾条奏贡举疏》:“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至,不亦难乎?” 金 景覃 《天香》词:“閒阶土花碧润,缓芒鞋恐伤蜗蚓。”
基本含义
- 指人行动迟缓、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
详细解释
- 蜗蚓是一种缓慢爬行的软体动物,因其行动迟缓而得名。成语“蜗蚓”用来形容人行动迟缓、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常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缺乏活力和主动性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用来形容某人行动迟缓、懒散,或者形容某个团队或组织的工作效率低下。
故事起源
- 成语“蜗蚓”的故事起源不详。
成语结构
- 蜗蚓的结构为主体词+修饰词。
例句
- 1. 他整天无精打采的样子,像只蜗蚓一样。2. 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太低了,简直像一群蜗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蜗牛的形象来记忆成语“蜗蚓”,因为蜗牛也是一种行动缓慢的动物,与蜗蚓的含义相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蜗牛和蜗蚓的生态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感觉很累,像只蜗蚓一样。2. 初中生:他学习懒散,像一只蜗蚓一样没有动力。3. 高中生: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太差了,大家都像蜗蚓一样,没有上进心。4. 大学生:这个社团的组织效率太低了,简直像一群蜗蚓。5. 成年人:他整天无所事事,像只蜗蚓一样过着懒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