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做眼在词典中的解释
zuòyǎn

做眼

拼音zuò yǎn

注音ㄗㄨㄛˋ 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做眼 zuòyǎn
    (1) [act as secret agent]∶做眼线,做捕贼盗的向导
    (2) [spy;pry]∶探听消息;通风报信
    (3) [make an eye]∶下围棋时,一方的棋子在棋盘上围成使对方不可在内投子的空格

详细解释

  • (1).打听消息,充当耳目。《水浒传》第四七回:“这酒店却是 梁山泊 新添设做眼的酒店,正是 石勇 掌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丈夫是不起床的,亦且使婢们做眼的多,只管放心来走,自不妨事。”《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有来投効者,收入标下,再查海口,命他们做眼,好拿海中水贼。”
    (2).围棋术语。即做到在被包围的一群子中保留必要的空格(“眼”),这样就不会被对方“吃”掉。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五节:“由是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据据地则好似做眼。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大性。”

基本含义

  • 做眼是指用眼神或眼光暗示或示意,表达某种意思或传递某种信息。

详细解释

  • 做眼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眼神传递信息,表达某种意思或暗示对方。它不仅仅是眼睛的动作,还包括眼神的变化和表情的转换。做眼可以传递的信息包括鼓励、嘲笑、警告、询问等。

使用场景

  • 做眼常常在社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特别是在无法直接说话或想保持谨慎的情况下。比如在会议上,当一个人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时,可以通过做眼来示意其他人;在考试中,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做眼来传递答案或警告;在约会中,两个人可以通过做眼来默契地交流。

故事起源

  • 成语“做眼”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被称为“眼高手低”的人,他的眼睛非常敏锐,能够察觉到别人的微小动作和表情变化。他经常用眼神来传递信息,因此被人们称为“做眼”。后来,人们将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称为“做眼”,并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例句

  • 1. 在会议上,他做了个眼,示意我不要再说下去了。2. 她做了个眼,提醒我注意一下。3. 我们做了个眼,表示彼此的理解和默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做眼”与“眼神传递信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用眼神传递信息的场景中,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做眼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如肢体语言、微表情等,以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做了个眼,表示我们要一起去玩。2. 初中生:考试时,我和同桌做了个眼,传递了答案。3. 高中生:他做了个眼,警告我不要再继续闹了。

拆字解意

做眼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