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酤
拼音tú gū
注音ㄊㄨˊ ㄍㄨ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屠沽 ”。宰牲和卖酒。亦泛指职业微贱的人。《墨子·迎敌祠》:“举屠酤者置厨给事,弟之。”《后汉书·郭太传》:“ 召公子 、 许伟康 并出屠酤。”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计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诗之五:“朝从屠沽游,夕拉騶卒饮。”《鲁迅》坟·论“他妈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基本含义
- 指残忍地屠杀和宰割人或动物。
详细解释
- 屠酤是由“屠”和“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屠,指屠杀;酤,指割肉。合在一起,表示残忍地屠杀和宰割人或动物。
使用场景
- 屠酤一般用于形容残忍和暴力的行为,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人们不要进行残忍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屠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魏国公子列屠杀牛羊的故事。公子列是魏国的贵族,他喜欢残忍地屠杀牛羊,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残暴。这个故事通过屠酤这个成语来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残暴和暴力。
成语结构
- 屠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屠”和名词“酤”组成。
例句
- 1. 这个残暴的独裁者屠酤了无数无辜的人民。2. 这个小镇上的肉贩屠酤了许多生猪。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屠酤”联想为屠宰肉类的场景,通过想象屠宰的过程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残忍和暴力相关的成语,如屠城、屠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听到了屠酤的声音,吓得不敢出门。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屠酤的残忍场景,让我们深感震撼。3. 高中生:这个小说中描述了一场残忍的屠酤,让人无法忍受。4. 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屠酤行为,保护动物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