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槌提在词典中的解释
chuí

槌提

拼音chuí tí

注音ㄔㄨㄟˊ ㄊ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弃掷;抨击。《增韵·灰韵》:“槌,掷也。《扬子》:‘槌提仁义’。”按,今本《法言·问道》作“搥”。 宋 苏轼 《叶嘉传》:“ 嘉 以皁囊上封事,天子见之……因顾谓侍臣曰:‘视 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 嘉 。”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论》:“至於放言已极,太无町畦, 周 亦自伤其过也……其真荡放无检,如‘槌提’‘絶灭’所云也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王充 氏《论衡》八十四篇…… 刘子玄 槌提 班 马 ,不遗餘力;而独尊信是书。”

基本含义

  • 槌提指的是用槌子敲打破碎物体的动作。在引申意义上,槌提也可以指代对人进行教育或惩罚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成语“槌提”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槌”和“提”。其中,“槌”是指一种敲打工具,通常由木材或金属制成,用于敲打物体;“提”是指抬起或提起的动作。因此,“槌提”合在一起表示用槌子敲打物体的动作。在引申意义上,槌提也可以表示对人进行教育或惩罚的行为。类似于用槌子敲打物体,槌提可以理解为对人进行教育或惩罚,以使其改正错误或行为不当。

使用场景

  • 成语“槌提”可以用于形容对不听劝告或行为不当的人进行教育或惩罚。例如,当一个人不遵守规则或犯了错误,他可以被说成是需要接受槌提的。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槌提”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槌子来敲打物体,以修复或破坏它们。这种行为的引申意义被用来形容对人进行教育或惩罚。

成语结构

  • 成语“槌提”的结构是动词+动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例句

  • 1. 他经常不听劝告,需要接受一次槌提才能改正错误。2. 这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需要老师给他一次槌提。

记忆技巧

  • 要记住成语“槌提”,可以将槌子和提起的动作形象地连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槌子对物体进行敲打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教育和惩罚相关的成语,如“以毒攻毒”、“痛定思痛”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不听话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槌提,让他们明白规矩的重要性。2. 初中生:我爸爸总是给我一次槌提,让我明白做人要谦虚。3. 高中生:老师对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槌提,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公司对员工进行了一次槌提,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拆字解意

槌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