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地拍鼠在词典中的解释
pāishǔ

地拍鼠

拼音dì pāi shǔ

注音ㄉㄧˋ ㄆㄞ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烟火的一种。《辽史·礼志六》:“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帐内爆盐壚中,烧地拍鼠,谓之惊鬼。”参见“ 地老鼠 ”。

基本含义

  • 形容惊恐到无法自持的样子

详细解释

  • 地拍鼠是指地上的老鼠被人拍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窜的样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惊吓或害怕而丧失理智,手足无措的状态。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或极度惊恐时的表现,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紧张的情况下举止失常。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个人非常害怕老鼠,每次看到老鼠都会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有一天,他在家中发现了一只老鼠,被吓得手忙脚乱,不小心将地上的瓷器碰翻了,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这个慌乱的场景被人们看到后,就形成了成语“地拍鼠”。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他听到突然的爆炸声后,吓得地拍鼠般四处乱窜。2. 考试前,他紧张得地拍鼠,连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看到老鼠时的惊恐表情和手足无措的样子,然后将这个场景与成语“地拍鼠”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恐惧和紧张相关的成语,如“惊弓之鸟”、“心惊肉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了一只老鼠,吓得地拍鼠般跑出了房间。2. 初中生:他在恐怖电影中看到了一个突发场景,吓得地拍鼠,不敢再看下去。3. 高中生:考试前,我紧张得地拍鼠,连平时最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出来。

拆字解意

地拍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