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刑剭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刑剭

拼音xíng wū

注音ㄒㄧㄥˊ 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将有罪之贵族、大臣刑杀于户内,而不在市上施刑。《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其刑剭,凶。” 郑玄 注:“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新唐书·元载王缙等传赞》:“《易》称‘鼎折足,其刑剭’,谅哉!”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 王弼 注‘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以为沾濡之形也。盖 弼 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按 王弼 本作“形渥”。 明 刘基 《刘仲璟长史传》:“今皇帝圣神嗣统,先生勋旧残孽,宜弗底刑剭。”

基本含义

  • 指法律制裁和惩罚。

详细解释

  • 刑剭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刑指的是法律的制裁和惩罚,剭是指割去耳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代一种残忍的刑罚,即割去犯人的耳朵作为惩罚。刑剭也引申为一种法律的严厉制裁。

使用场景

  • 刑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法律制裁和严厉的惩罚,可以用于描述各种违法行为受到的严惩,或者形容某个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

故事起源

  • 刑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候的法律制度非常严厉,对于犯罪行为采取了残酷的刑罚。割去耳朵作为一种刑罚是其中之一,用以警示和惩罚犯罪分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罪犯犯下了重罪,必须接受刑剭的惩罚。2. 这个公司涉嫌违法行为,将受到刑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刑剭这个成语与“割耳朵”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了刑罚的残忍程度。可以通过想象割耳朵的画面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法律制度和刑罚的残酷程度,也能够提醒我们遵守法律,避免犯罪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老师给了他一个刑剭的惩罚。2. 初中生:那个打架的学生被学校刑剭了,不能参加毕业典礼。3. 高中生:这个公司涉嫌贪污,可能会受到刑剭的处罚。4. 大学生:作为法律系的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刑剭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拆字解意

刑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