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地丁在词典中的解释
dīng

地丁

拼音dì dīng

注音ㄉㄧˋ ㄉ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 地客 ”。

英文翻译

  • 1.【医】 herba violae

基本含义

  • 指人行动迅速、灵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详细解释

  • 地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地”指地面,“丁”指人。地丁形容人在地面上行动迅速、灵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身手敏捷,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理各种问题。

使用场景

  • 地丁通常用来称赞和赞美那些能够迅速反应和处理问题的人。它可以用在工作场合,形容一个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应对突发情况的员工;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个能够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地丁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形象都与人在地面上的行动有关。人们在地面上行走时,需要灵活地躲避障碍物,迅速应对各种情况,这种能力被形容为地丁。

成语结构

  • 地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表现得像个地丁,处理问题非常迅速。2. 这个队员的反应速度非常快,简直就是一个地丁。

记忆技巧

  • 记忆地丁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地”和“丁”两个字形象化。可以想象一个人迅速地在地面上行走,灵活地躲避障碍物,这样就能够记住地丁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动和速度相关的成语,如“飞黄腾达”、“如雷贯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跑得像个地丁一样,迅速地到达终点。2. 初中生:他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就像一个地丁一样。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变得像地丁一样敏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