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旁行斜上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ngxíngxiéshàng

旁行斜上

拼音páng xíng xié shà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páng xíng xié shàng ㄆㄤˊ ㄒㄧㄥˊ ㄒㄧㄝ ˊ ㄕㄤˋ

    旁行斜上 

    亦作“ 旁行邪上 ”。1.横行斜线。后用以指以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梁书·文学传下·刘杳》引 汉 桓谭 《新论》:“ 太史 《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 周 谱。”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贾田祖》:“ 藩 亡友 汪明经 中 誌其墓称:‘ 田祖 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墓誌云‘旁行斜上’者,岂 田祖 为《春秋》之表学歟?”

    (2).谓横行书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一:“他一上讲堂便用英文来说话,写也写的一些旁行邪上的蟹形字。”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不正,偏离正道。

详细解释

  • 旁行斜上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不端正,不遵循正道,走偏了路。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不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为不正派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讨论社会道德问题、批评不诚实的行为或者指责违反规则的行为等。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是“旁行斜上,不正之行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淮阴侯刘邦对一位叫王陵的人的评价,王陵行为不端,走偏了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旁行斜上的结构是“旁行”作主语,表示行为不正,偏离正道;“斜上”作谓语,表示行为的方向不正直。

例句

  • 1. 他的行为旁行斜上,不值得我们信任。2. 这个公司的经营方式旁行斜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旁行斜上”与不正直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图像。比如,想象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时,突然偏离正道,斜着向上走,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直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道德和行为相关的成语,比如“作奸犯科”、“不学无术”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做事方法旁行斜上,老师批评了他。初中生:这个人的行为态度旁行斜上,不值得我们学习。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的行为旁行斜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大学生:他的职业道德旁行斜上,导致他失去了工作机会。

拆字解意

旁行斜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