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洞
拼音chéng shì hēi dò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城市黑洞 -简介
城市黑洞是指当今的大都市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加速吸取资金、技术、土地、人口等要素,同时也吞噬着人们的幸福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以人为本方能治愈。
中国今天的大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人们的幸福!上班堵车、医院排队、学校离家越来越远,大量垃圾无法妥善处理,这些都困扰着大城市的居民。每天无论走到哪里,都免不了经历一番肉搏,懒得出门,懒得聚会,懒得说话,上班累,放假更堵更累,生活就像卡在路上。
形成
长期以来行政指令主导下的资源分配模式、以乡补城的发展策略,让公共投资的大部分留在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在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少数大城市,倒逼城市面积扩张,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一是资源过度集中。中国的资源配置都是跟政治权力走的,政治权力集中造成了资源和利益的集中,然后跟着是人口的集中,大城市往往具有比中小城市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集聚功能和高度的竞争性、流动性、扩张性。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必然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城市病”随之产生。
资源过度集中直接后果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再无法负荷过多人口。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均衡,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城市。
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以北京为例,单一市中心,围绕它摊大饼式的规划,注定了城市拥堵的命运。
早在2005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北京的交通问题是“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中多重矛盾产生的,根本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当时北京已形成了回龙观、天通苑、望京3个规模巨大的“住宅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在研究中发现,这些不断出现的超大规模的“住宅城”已成为制造交通拥堵的源头,由于“住宅城”的就业功能、成熟城市配套等功能区布局的缺乏,致使大量人口每日如潮水般在城郊之间奔涌。
在中小城市,人们每天平均出行距离为1.5公里~2公里,而在北京,这个数字已超过10公里,而且每年还在递增。出行距离增加后,按人均每天出行2.5次计算,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导致政府投入无法满足需求。
三是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
此外,政府对学校、医院等优质公共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配比很少,例如天津好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和平区,很多人虽然居住在郊区,但依然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和平区的学校,而因为校车、公交等公共服务跟不上,家长每天必须开车接送,交通需求量暴增,尾气污染严重。
四是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北京,2010年以来小汽车以每天2000辆的速度增加,而新的汽车生产基地仍在投产。而在各大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均出现高速增长,且从市中心逐步向郊区扩张,却没有人监管城市发展的失控,最终造成了整个城市效率低下。
范例
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人口控制规模的指标一直倍受关注。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然而,据北京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到1200万,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
内部人士透露,从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来看,应该严格控制人口,但北京人口规模控制困难,历年来北京市每一次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指标均被突破。这样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市带来了种种压力。
北京市政协调研组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这几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
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一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加突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全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依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
改善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其实,城市病并非中国独有,甚至可以说这是国际性通病。城市病的治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即使治愈城市病的过程再复杂,其基本的药方也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从“宜居”的角度去打造城市,而不是用其他的标准。正如专家给出的“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宜居”指标一样,只有如此,城市化的过程才不会误入歧途,城市病的治愈才能有一个真正的起点。
2010年12月13日起,北京市就治堵措施公开征求民意,这份被网友称为“京版严治堵新政”首次写入了“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等条款。
基本含义
- 指城市中存在的犯罪、贫困、污染等问题严重、难以解决的地区。
详细解释
- 城市黑洞是由“城市”和“黑洞”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城市指的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而黑洞则代表着问题集中、难以解决的地方。城市黑洞形容的是城市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严重、难以解决的地区,常见问题包括犯罪率高、贫困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等。
使用场景
- 城市黑洞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城市中存在的问题集中、难以解决的地区。它可以用于新闻报道、社会评论、城市规划等领域,用于描述城市中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
故事起源
- 目前尚无关于城市黑洞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城市黑洞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某些区域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城市黑洞,犯罪率居高不下。2. 城市黑洞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给居民带来了很多困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城市黑洞与城市中的不良现象联系起来,如犯罪、贫困、污染等,形象地描绘出一个黑暗、问题集中的地方,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城市规划、社会问题、城市发展等相关知识,以加深对城市黑洞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地方被称为城市黑洞,那里很乱,我们要注意安全。2. 初中生:城市黑洞是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难以解决的地方,我们应该努力改善这种情况。3. 高中生:城市黑洞的存在是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