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涂不拾遗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

涂不拾遗

拼音tú bù shí yí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tú bù shí yí ㄊㄨˊ ㄅㄨˋ ㄕㄧˊ ㄧˊ

    涂不拾遗(塗不拾遺) 

    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基本含义

  • 形容社会风气良好,没有贪污腐败的现象。

详细解释

  • 涂:指油漆、颜料;不拾遗:指没有丢失的东西。成语意为涂抹的东西不会丢失,形容社会风气纯洁,没有贪污腐败的现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社会风气好,政府廉洁,没有贪污腐败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起源于唐朝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唐明皇下令将宫殿的柱子涂上颜色,然后放置在宫殿门口。过了很长时间,柱子上的颜料始终没有被人拿走。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涂不拾遗”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没有贪污腐败的现象。

成语结构

  • 动词+不+动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很好,涂不拾遗。2.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团结,互相帮助,真是涂不拾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意思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涂抹在柱子上的颜料始终没有被人拿走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社会风气、廉洁有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守规矩,下课后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涂不拾遗。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食堂饭菜质量很好,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价格公道,真是涂不拾遗。3. 高中生:我们国家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在社会上的贪污现象已经大大减少,真是涂不拾遗。

拆字解意

涂不拾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