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绳批根
拼音yǐn shéng pī gē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ǐn shéng pī gēn ㄧㄣˇ ㄕㄥˊ ㄆㄧ ㄍㄣ
引绳批根(引繩批根)
亦作“ 引绳排根 ”。比喻合力排斥异己。《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 魏其侯 失势,亦欲倚 灌夫 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汉书·灌夫传》作“引绳排根”。 颜师古 注:“言 婴 与 夫 共相提挈,有人生平慕 婴 夫 ,后见其失职而颇慢弛,如此者,共排退之,不復与交。譬如相对挽绳而根格之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一》:“古今多罪 周 ( 庄周 )之詆訾 尧 、 舜 、 孔子 ,则相与引绳排根,一切斥为异端。”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己不办事,立於办事者之后,引绳批根以嘲讽掊击。”
基本含义
- 引用绳子来批评树根。比喻从表面现象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批评。
详细解释
- 引绳批根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引指的是引用、引申;绳指的是绳子、线索;批指的是批评、指责;根指的是根源、根本。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从表面现象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批评。它强调了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使用场景
- 引绳批根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态度。它可以用来指责那些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问题本质的人,也可以用来表扬那些能够找到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的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引绳批根的思维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引绳批根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鲍叔牙的人,他以聪明才智闻名。有一次,鲍叔牙去参观一座园林,看到园林的一棵大树上长满了杂草。有人提议砍掉树上的杂草,但鲍叔牙却说:“不必砍掉树上的杂草,只需引一根绳子批评树根就行了。”他的意思是指出问题的根源,批评树根就能解决问题。
成语结构
- 引绳批根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含义,通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义。
例句
- 1.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引绳批根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2. 领导总是能够引绳批根,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每个字的含义记住:引、绳、批、根。
2. 将每个字的发音记住
- yǐn shéng pī gēn。
3. 将基本含义记住
- 从表面现象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批评。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这个成语:1.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见木不见林”、“掩耳盗铃”等,扩展对成语的理解。2.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了解引绳批根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意义。3. 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观察问题,尝试用引绳批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引绳批根,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改正。2. 初中生:学习数学时,我们要引绳批根,找到解题方法的基本原理。3. 高中生:写作文时,要引绳批根,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