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骨
拼音tuì gǔ
注音ㄊㄨㄟˋ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基本含义
- 指人物经历磨难,历经艰辛,最终获得重生或改变命运的过程。
详细解释
- 蜕骨这个成语源自于昆虫蜕皮的过程。昆虫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蜕皮,脱去旧的外壳,长出新的外壳。因此,蜕骨比喻人物在经历困难或逆境后,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重生。
使用场景
- 蜕骨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经历了极大的困难或挫折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用来赞美那些经历过磨难,但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故事起源
- 蜕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周公旦在周朝初年,因为曾经被放逐到外地而备受困扰。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流亡期间不断学习,修炼自己的才能。最终,他返回鲁国,成为了鲁国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故事成为了蜕骨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蜕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蜕”和“骨”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蜕骨重生。2. 她在事业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始终坚持努力,成功蜕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蜕骨”这个成语比喻为昆虫蜕皮的过程,通过不断脱去旧的外壳,长出新的外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通过画图或者联想的方式,将昆虫蜕皮的过程与人物经历困难后获得重生的过程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昆虫蜕皮的过程,以及其他与成长和变化相关的成语,例如“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等,来拓展对蜕骨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通过不断努力,蜕骨重生,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蜕骨重生,改变自己的命运。3. 高中生: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蜕骨重生,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