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拾
拼音méng shí
注音ㄇㄥˊ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童蒙者拾其香草。”后因称摘取文词为“蒙拾”,常用作书名,含有自谦之意。如 清 代 王士禛 有《花草蒙拾》、 王士禄 有《读史蒙拾》、 杭世骏 有《汉书蒙拾》、《后汉书蒙拾》。
基本含义
- 指以虚假的言辞、手段欺骗人。
详细解释
- 蒙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蒙的意思是欺骗、蒙蔽,拾的意思是采取、使用。蒙拾的基本含义是指以虚假的言辞、手段欺骗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利用欺骗的方法来获取他人的利益或信任。
使用场景
- 蒙拾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用虚假的言辞、手段欺骗他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诚实、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用于揭露某些欺骗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蒙拾来提醒他人要警惕欺骗,同时也要自己保持正直的品德。
故事起源
- 蒙拾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叫蒙毅的人,他善于用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一天,蒙毅遇到了一个拾草的人,他向拾草的人说,如果你帮我拾草,我会给你一块金子作为报酬。拾草的人高兴地答应了,但是等他拾完草之后,蒙毅却说自己没有金子,是在测试拾草的人的诚实度。这个故事就是蒙拾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蒙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总是用各种手段蒙拾别人的钱财。2. 这个商人以虚假的广告蒙拾了许多消费者的信任。3.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免得被蒙拾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蒙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一把大扫帚来“拾”起一堆被“蒙”住的东西,表示用欺骗的手段来获取利益。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扩展对“蒙拾”这个主题的理解,例如“蒙混过关”、“蒙在鼓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谎言蒙拾了我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骗子用假证件蒙拾了很多人的钱。3. 高中生:政客们经常用虚假的承诺蒙拾选民的支持。4. 大学生:这个公司用夸大的宣传蒙拾了很多投资者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