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典列在词典中的解释
diǎnliè

典列

拼音diǎn liè

注音ㄉㄧㄢˇ ㄌ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言常位。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存官曹之典列,心髣髴于生平。” 赵幼文 校注:“《国语·周语》 韦 注:‘列,位次也。’典列即常位。”

基本含义

  • 指以往的事物或人物作为典范或楷模。

详细解释

  • 典列一词来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典列前人,而无以自效,则无以光古。”意为学习前人的典范,才能在当下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习或效仿前人的优秀品质、经验、作品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左传》中的一篇,记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昭公十四年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典列”一词,用以强调学习前人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典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学习上总是典列前人,取其精华,发扬光大。2. 这位画家将前人的作品作为典列,不断探索创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典列”与“学习”、“前人”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或者编写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历史书籍等加深对典列的理解,并学习更多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爸爸学习,把他作为我的典列,努力做一个好孩子。2. 初中生:我喜欢读曹操的诗词,他的作品是我学习的典列。3. 高中生:我希望将爷爷的精神典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拆字解意

典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