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
拼音zhī fāng
注音ㄓㄧ ㄈㄤ
繁体
基本解释
(1).知礼法。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刘宝楠 正义引 郑玄 曰:“方,礼法也。”《后汉书·桓谭传》:“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生而知方,学而蹈道,识当成身,岂限常报!” 孙中山 《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凡此攻城克敌之丰功,皆吾将士有勇知方之表证。”
(2).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王先谦 集解:“知方,皆知所向。”
基本含义
- 知道道理,明白规矩。
详细解释
- 知方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知”和“方”组成。知表示知道、了解,方表示规矩、道理。知方的含义是指明白事情的道理,懂得遵守规矩。
使用场景
- 知方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懂得礼貌、遵守规矩,懂得做事情的道理。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有素质、懂得分寸,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不懂得规矩、不懂得做事情的道理。
故事起源
- 关于知方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尊重规矩和知晓道理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应该遵守规矩、懂得做事情的道理,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成语结构
- 知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表示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例句
- 1. 他是一个知方的人,从不随便打扰别人。2. 这个学生很懂事,知方,老师非常喜欢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知”字和“方”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到“知道”和“规矩”的含义。也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故事情节,将知方的含义融入其中,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知方相关的成语,如“知己知彼”、“知书达礼”等,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知识、规矩和礼仪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知方,懂得遵守学校的规矩。2. 初中生:我们应该知方,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知方,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知方,尊重师长,遵守学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