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工龄
拼音mǎi duàn gōng lí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简介
买断工龄”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一种形式。
详细解释
法律规定
"买断工龄"是违法的。《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6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2条)。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员工离开单位就没人管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须"买断工龄"。但现在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余人员时还采用"买断工龄"的做法。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严格禁止企业采取"买断工龄"形式将员工推向社会。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基本含义
- 指用一笔钱买断工人的工龄,表示将某人的工作经验或工作能力一次性购买。
详细解释
- 买断工龄是指雇主或企业用一笔钱来购买雇员或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买断工龄通常在员工离职或企业改组时发生。这个成语表示用金钱来衡量和评估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强调了金钱对于工作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使用场景
- 买断工龄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雇主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关系。它可以用来形容员工离职时,雇主为了补偿其工作经验和能力而支付一笔钱。也可以用来形容企业改组时,企业为了解雇员工而支付一笔补偿金。此外,买断工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业或职业中,雇主为了吸引有经验的员工而支付高薪。
故事起源
- 买断工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市场经济和外资企业。一些国有企业面临着员工数量过剩和经济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企业采取了买断工龄的方式来减少员工数量和降低成本。这个成语因此而产生,并逐渐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和使用。
成语结构
- 买断工龄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买”、“断”、“工龄”。其中,“买”表示购买,指用金钱来衡量;“断”表示中断或终止;“工龄”表示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例句
- 1. 由于公司经营困难,他们决定买断工龄,解雇了大部分员工。2. 这家企业为了吸引有经验的员工,采取了买断工龄的方式,提供了高薪职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买断工龄这个成语:1. 将“买”字和“断”字连起来,形成一个词组,表示购买和中断。2. 将“工龄”与工作经验和能力联系起来,表示雇员的工作背景。3. 可以想象一个雇主拿着一大笔钱,买断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买断工龄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买雪白的”、“买椟还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买断工龄是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2. 初中生:我妈妈的公司最近进行了裁员,一些员工选择了买断工龄离职。3. 高中生:我听说有些企业为了吸引有经验的员工,采取买断工龄的方式,提供了高薪职位。希望这份关于“买断工龄”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