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臕
拼音pū biāo
注音ㄆㄨ ㄅㄧㄠ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春天熊罴膘痒,登高木自坠。《埤雅·释兽》:“俗说熊羆富脂,至春臕痒,即登高木自坠,谓之扑臕。”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迅速、猛烈地撞击或冲击。
详细解释
- 扑臕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扑意为猛冲、猛扑,臕意为撞击、冲击。它形容人或物以极大的力量迅速撞击或冲击目标,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使用场景
- 扑臕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以极大的力量冲击、撞击目标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冲刺、撞击力量,也可以用来形容战争中军队的猛攻、突击等。
故事起源
- 扑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中。该书记载了一个关于鲁国大夫子良的故事。子良是鲁国的一位贤臣,他曾经提出了一个计划,希望以鲁国的军队扑臕敌军,取得胜利。这个故事中的扑臕就是指军队猛烈地冲击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结构
- 扑臕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扑和名词臕组成。
例句
- 1. 这个足球队员扑臕进球的动作非常迅猛。2. 冲刺比赛开始后,选手们纷纷扑臕向终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扑臕的发音pū là与“破啦”进行联想,表示猛烈撞击后的破坏力。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撞击、冲击有关的成语,如“撞钟泣鬼”、“冲锋陷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扑臕进了门,吓了我一跳。初中生:球员们扑臕进球的动作非常帅气。高中生:战士们奋勇扑臕,最终攻下了敌人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