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覈
拼音pǐn jīn
注音
繁体品覈
基本解释
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 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 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 章炳麟 《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正。
详细解释
- 品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正。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一种褒义的评价。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尤其是在社交场合或公众场合中。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和尊重。
故事起源
- 品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中“君子坦荡荡”即指君子的品覈高尚,言行正直。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品覈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品”是形容词,表示品行高尚;“覈”是动词,表示端正、正直。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品覈高尚的人,受到了大家的尊重。2. 这个公司的老板一直注重培养员工的品覈,要求他们言行举止端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品覈”拆分为“品”和“覈”两个部分记忆。其中,“品”可以联想到“品质”或“品行”,表示高尚的品质;“覈”可以联想到“核实”或“判断”,表示端正和正直。通过将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品覈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或词语来进一步丰富对品覈的理解,如“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名人事迹来了解更多关于品覈的例子和应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品覈高尚的同学,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老师总是夸奖他的品覈高尚,是我们的榜样。3. 高中生:在大家心中,他是一个品覈高尚、值得尊敬的人。4. 大学生: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覈,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