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拗体诗在词典中的解释
niùshī

拗体诗

拼音niù tǐ shī

注音ㄋㄧㄨˋ ㄊㄧˇ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省称“ 拗体 ”。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鲁直 ‘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蜂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自以平生得意,遍读 老杜 拗体,未尝有此等语。”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三:“ 唐 人拗体诗有二种,其一苍莽歷落中自成音节,如 老杜 ‘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 许浑 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赵嘏 之‘ 湘 潭 云尽暮山出, 巴 蜀 雪消春水来’,是也。” 清 王轩 《<声调谱>序》:“ 韩孟 崛起,力仿 李 杜 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参见“ 拗句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拗体七律》。

英文翻译

  • 1.poem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rule of conventional versification (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的律诗、绝诗)

基本含义

  • 拗体诗是一种以破译和解读为主要目标的诗歌形式,通过对文字的排列、断句和语言的变换,使诗句的表达变得扭曲和隐晦。

详细解释

  • 拗体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打破常规的语言规则和结构为特点。拗体诗通常使用词语的音、形、义等多个方面进行变换,使诗句的意义变得复杂或模糊。这种诗歌形式追求诗句的玩味性和难解性,常常需要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使用场景

  • 拗体诗常常被用于文学创作、诗歌比赛和文学研究中。它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观点,也可以用来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拗体诗还可以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故事起源

  • 拗体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在唐代,诗人杨炯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拗体诗《无题》,其中使用了反讽和变换的手法。拗体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成语结构

  • 拗体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拗意为扭曲、变形,体意为身体、形体,诗意为诗歌。

例句

  • 1. 他的诗歌充满了拗体诗的特点,读起来令人费解却又难以忘怀。2. 这首拗体诗的词句看似无意义,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考。

记忆技巧

  • 记忆拗体诗这个词语可以通过如下方法:1. 将“拗体”与“扭曲的身体”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拗体诗的特点。2. 将“诗”与“诗歌”相联想,表示拗体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拗体诗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诗歌形式和创作技巧。你可以阅读拗体诗的经典作品,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同时,你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拗体诗,挑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拗体诗,因为它们有趣又神秘。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写一首拗体诗,我觉得很有挑战性。3. 高中生:通过学习拗体诗,我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了。4. 大学生:在文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一些拗体诗的经典作品,很有启发。

拆字解意

拗体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