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野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

野民

拼音yě mín

注音ㄧㄜˇ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 周 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周礼·地官·遂师》:“军旅,田猎,平野民,掌其禁令,比叙其事而赏罚。” 贾公彦 疏:“云‘平野民’者,谓遂师平正六遂之民,故云平野民也。”

基本含义

  • 指无法无天、不受约束的人,也可指没有文化修养的人。

详细解释

  • 野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野指野蛮、不受约束,民指人民。野民的含义是指那些不受文明社会规范约束的人,他们没有教养、不守规矩,行为野蛮、无法无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道德修养、不受法律约束的人。

使用场景

  • 野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场合,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没有教养的人。你可以在讨论社会问题、道德规范或者批评某人的行为时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野民这个成语出自《管子·牧民》一篇。故事中,管子对于牧民的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他们守规矩、遵守法律。管子说:“吾闻牧民之长者,不法于野,是谓野民。”意思是说,不遵守规矩、不守法律的牧民就是野民。从此以后,野民成为了一个贬义词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受约束的人。

成语结构

  • 野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野民,他们无视法律,肆意妄为。2. 那个人素质太差了,简直就是个野民。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将“野”字联想到野蛮、无法无天的意思,而“民”字则代表人民。通过将野蛮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你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自相矛盾”、“以邻为壑”等等。这些成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把教室搞得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群野民。2. 初中生: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我们不能容忍野民的存在。3. 高中生:社会上的野民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优秀的公民意识。

拆字解意

野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