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勇
拼音sàn yǒng
注音ㄙㄢˋ ㄩ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清 代称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清史稿·食货志一》:“先是御史 黄锡彤 请设 苏 皖 屯营,选 湘 淮 散勇垦沿 江 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每哨马勇五十名,散勇五棚,每十人为一棚,每棚什长一名,散勇九名。”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且民心既散,散勇无归,外患内訌,祸在旦夕。”
基本含义
- 散失勇气或士气。
详细解释
- 散勇是指勇气或士气散去,失去斗志,不敢或不愿意继续前进或战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丧失勇气,退缩或放弃。
使用场景
- 散勇常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队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丧失勇气,不再坚持或努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竞赛等,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产生的退缩心态。
故事起源
- 散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公子纠率领一支军队攻打叛乱的城市,但在攻城时却因为城墙坚固和敌军的顽强抵抗而失去了士气,最终不得不撤退。这个故事成为了散勇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散勇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散”表示散失、消散,“勇”表示勇气、士气。
例句
- 1. 在遇到挫折之后,他们的士气散勇,不再有前进的动力。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散勇,要坚持下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散勇这个成语:1. 创造一个与成语含义相关的场景,例如想象一个勇士在战斗中突然失去了勇气,散开了。2. 将成语写在卡片上,反复阅读和默写,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气相关的成语,如勇往直前、勇敢无畏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散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我感到有些散勇,但我还是努力完成了。2. 初中生: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散勇,要坚持到底。3. 高中生:面对人生的挑战,我们不能散勇,要有勇气面对。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散勇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