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危险品在词典中的解释
wēiyánsǒngtīng

危险品

拼音wēi yán sǒng tī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简介

    hazardous material

    易燃、易爆、有强烈腐蚀性的物品的总称。

    如汽油、炸药、强酸、强碱、苯、萘、赛璐珞、过氧化物等。

    运输和贮藏时,应按照危险品条例处理。

详细解释



  •  分类

    根据所具有的不同危险性危险物品分为九类,其中有些类别又分为若干项。

    爆炸品

    第1类 爆炸品

    本类货物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

    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

    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

    用的烟火物品。

    本类货物按危险性分为五项。

    1.1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硝酸甘油】

    1.2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燃,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

    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1.5 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如:硝酸铵】

    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货物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1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1.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

    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4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

    解的气体。

    本类货物分为三项:

    2.1 易燃气体【如:甲烷、乙炔】

    2.2 不燃气体

    本项货物系指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氧气、二氧化氮】

    2.3 有毒气体

    本项货物的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如:硫化氢、氯气】

    易燃液体

    本类货物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但不同运输方式可确定本运输方式适用的闪点,而不低于45℃。

    本类货物按闪点分为三项:

    3.1 低闪点液体

    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的液体。

    3.2 中闪点液体

    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在-18℃至<23℃的液体。

    3.3 高闪点液体

    本项货物系指闭杯试验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

    易燃固体、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 易燃固体

    本项货物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如:红磷、硫磺、镁粉】

    4.2 自燃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

    4.3 遇湿易燃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钾、钠、铯、锂、碳化钙、磷化镁、磷化钙、硅化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5.1 氧化剂

    本项货物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高氯酸、过硫酸钠】

    5.2 有机过氧化物

    本项货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乙醚】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6.1 毒害品

    本项货物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以及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农药。【如:苯酚、甲醇】

    说明:有毒气体分类编号为:2.3

    6.2 感染性物品

    本项货物系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放射线物质

    本项货物系指有放射性的物品,如镭、铀等。【如:钴-60、硝酸钍、二氧化镅、乙酸铀酰锌、镅片】

    腐蚀品

    本类货物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

    本类货物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8.1 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氢碘酸、高氯酸、五氧化二磷、五氯化磷】

    8.2 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甲基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

    8.3 其它腐蚀品【如:乙酸铀酰锌、氰化钾】

    危险品等级编码表

    危险品等级编码

    危险品等级名称

    0.0

    非危险品

    1.1

    具有同时爆炸危险物质和物品

    1.2

    具有喷射危险但无重大爆炸危险的

    1.3

    具有燃烧危险或者较小爆炸或者喷

    1.4

    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

    具有同时爆炸危险但很不敏感货物

    1.6

    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不敏感物品

    2.1

    易燃气体

    2.2

    非易燃气体

    2.3

    有毒气体

    3

    易燃液体

    4.1

    易燃固体

    4.2

    易自燃物质

    4.3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1

    氧化物质

    5.2

    有机或氧化物

    6.1

    有毒物质

    6.2

    感染性物质

    7

    放射性物质

    8

    腐蚀品

    9

    杂类、海洋污染物

基本含义

  • 夸大事实,故意引起恐慌。

详细解释

  • 危言耸听是指夸大事实,故意引起恐慌。形容人故意说一些虚假、夸大的话,以引起他人的恐慌或紧张。

使用场景

  • 危言耸听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夸大事实,以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可以在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政治演讲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 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尝为安西将军,有人上书言安西兵危,不可无备。天子问班超,超言:‘安西兵危,无可无备。’”故事讲述了班超被人告知安西兵危急,但班超却回答说不需要准备。后来证明班超的回答是正确的,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危言”和“耸听”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经常危言耸听,不要相信他的话。2. 这个政客喜欢危言耸听,以此来吸引选民的注意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山上大喊危险,引起了所有人的恐慌和紧张。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夸大事实、引起恐慌相关的成语,例如“杞人忧天”、“危如累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的危言耸听,让我很害怕。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总是危言耸听,制造恐慌气氛。3. 高中生:政客的危言耸听只是为了吸引选民的注意力。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故意危言耸听,以引起公众的恐慌。

拆字解意

危险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