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堕髻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ò

堕髻

拼音duò jì

注音ㄉㄨㄛˋ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堕马髻的省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宋 张先 《菊花新》词:“堕髻慵妆来日暮,家在画桥堤下住。”

基本含义

  • 指女子解开发髻,放下头发,不再束发。

详细解释

  • 堕髻是指女子解开发髻,将头发放下来,不再束发的行为。这个成语比喻失去婉约、端庄的态度,放纵自己,不再拘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女子举止放荡、不守妇道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放纵自己,不再受拘束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在楚汉战争中,项羽曾经征服了汉王刘邦的妃子虞姬。虞姬原本是刘邦的妃子,相貌美丽,仪态端庄。但在被项羽俘虏后,虞姬为了引起项羽的兴趣,解开了发髻,放下了头发。这个举动被视为堕落,失去端庄的象征。

成语结构

  • 堕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堕”和宾语“髻”组成。动词“堕”表示解开、放下;宾语“髻”表示女子束发的发髻。

例句

  • 1. 她曾经是一个端庄的女子,但如今堕髻放纵,举止不再守规矩。2. 女子堕髻后,显得更加妖娆动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堕髻”这个成语与女子解开发髻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可以想象一个女子解开发髻,放下头发,形象鲜明,便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发髻文化,以及妇女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角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堕髻后,变得更加活泼可爱。2. 初中生:那个女孩堕髻后,举止变得放荡不羁。3. 高中生:她的堕髻举止引起了众人的议论和批评。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女性堕髻并不代表放纵,而是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现。

拆字解意

堕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