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秕蠹在词典中的解释

秕蠹

拼音bǐ dù

注音ㄅㄧˇ ㄉ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害虫。比喻坏人坏事。《宋书·王华传》:“宰莅之官,诚曰吏职,然监观民瘼,翼化宣风,则隐厚之求,急於刀笔,能事之功,接於德心,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政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

基本含义

  • 指谗毁、中伤他人的言论或行为。

详细解释

  • 秕蠹一词源于《论语·为政篇》,原意为秕糠内生虫。比喻内部有害分子,指那些以中伤、诽谤他人为乐的人。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欢中伤他人、散布谣言的人。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职场、社交活动、家庭等。

故事起源

  • 《论语·为政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是,则积蠹者,其可击也已。”这段话中的“积蠹者”即指中伤他人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秕蠹”。

成语结构

  • 秕蠹为形容词短语,一般用作主语或宾语。

例句

  • 1. 他整天只会搬弄是非,真是个秕蠹之徒。2. 别听信他的谣言,他只是个爱造谣的秕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身上长满了虫子,这些虫子代表着中伤他人的言论或行为,从而联想到“秕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中伤、诽谤相关的成语,如“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秕蠹,老师说他整天说谎。2. 初中生:班里有个秕蠹,总是在背后说同学的坏话。3. 高中生:她是个秕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4. 大学生:他的言论总是充满了秕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拆字解意

秕蠹词语造句